化名/昵称:小米
所在德国城市及其学校/研究机构: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
目前攻读学位:建筑学硕士
来德国多久(几年零几个月):两年零三个月
1.
回忆一下初到德国的情景和当时的感受。
我2008年高考,本科五年建筑学,2013年7月从国内大学毕业,之前没有想过要出国,在大五的时候,念头一闪而过,就一拍大腿的决定了要出国。当时跟本不知道怎么出国,一点概念都没有。家里很支持我,当时在国内学习了a1级别的德语,妈妈也找了个认识的老师帮我辅导aps审核,具体个人的a1基础德审一次通过,技巧后面我会提到。9月份通过了aps审核,拿证书,赶在11月的一波ibz语言班报名,自己写材料递签,2014年一月1日,我来到了德国。从决定到临飞的前一周,我都是很亢奋甚至可以说是全心全意的准备出国的,打包行李,心理准备等等,临走的一周突然就是情绪化的特别悲伤,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控制不住的要哭,当时就很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生活,是不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又不敢跟家里说,我不敢走。于是硬着头皮上了飞机,全程因为机舱里的干燥不停的流鼻血。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基本上是我两次从北京往返广州的距离。落地,取行李,出关。我提前联系到了我的大学同学来接我,由于火车的问题,她要晚到,我一个人在法兰克福机场坐着,就觉得特别的恍惚,我真的真的出来了,甚至是觉得还在家,只是我做了一场梦。我跟着同学去了凯泽斯劳滕,在那里度过了我到德国的最初的五天。她陪着我熬过了倒时差,给我做饭吃,给我讲她在德国的这几年读书是什么样子的,带着我上街买必需品。她1月4号的生日,我们自己在家烤蛋糕,临时少了东西,我拿着钱自己摸着路去超市,当时的我德语基本上就是照着书我能磕磕巴巴的读,第一次进超市,对着手机找她要的东西,结账的时候紧张的心扑通扑通的跳。一月份的凯泽斯劳滕,天气阴沉沉的,空气里都是青草的味道,雨的味道,还有惆怅的味道,跟北京的干冷的风完全不一样。那里的街道没有人,偶尔会开过一辆车,然后路上又归为平静。小城市的建筑也没有很大的规模,公共建筑给我感觉都是小小的旧旧的。跟北京很不一样,但是在那里的五天,我反而爱上了小城市的安静,仿佛只有在那里,我才能平复我浮躁的心,认真的思考。五天之后,我带着我全部的东西,去了埃森,准备开始读语言班。之后的两年多,我挣扎在德语,申请,专业课里,也辗转了很多地方。后续慢慢再码字。
2.
对你目前所在城市的描述。
现在在位于黑森州的达姆施达特居住,这里挨着法兰克福,学生的学期票可以免费做re,就是火车里比较慢的一种,18分钟到。达姆施达特并不是我喜欢的城市的样子,他没有浪漫的建筑,没有潺潺的河流,没有山,但是他有一个大学,分成了两个校区,基本上满足了学习需要的全部,在达姆,我感觉,学习就可以是全部,也基本上就是全部。想要诗意的生活,就坐上火车,去美因茨去法兰克福去周边很多很美的小城市,走走看看。达姆基本上可以归为大学城,大学占了城市很大一部分的比例,房价适中,条件适中的房子300-400欧一个月,物价跟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3.
没到德国时,你所想象的留德生活和实际的你的留得体验。
没到德国的时候,我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潇洒,有趣,有规律,健康,光鲜亮丽,我可以哲学的思考,我可以做完想做的所有事,我会跟以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可是来了以后,我反而更狼狈,每天都要很努力的应付自己的一日三餐,要努力的读书,因为刚开始德语还没过关的时候,我就有签证的压力。刚到的时候,离开了家里,要自己计划着每个月的花销,计算着做饭的时间。刚到的时候,很喜欢下课顺路去超市,买菜做饭,慢慢的开始吃食堂,再后来就是各种买速食品对付,我自己也知道很不健康,但是一个人生活的时候,难免就不想去大张旗鼓的做。而且总会有一种,自己是被赶出国的,看着国内的同学吃好吃的,聚会,我也就是只能干看着。6个小时的时差,很多时候,夜晚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安静,安静到我可以数着自己的心跳入睡。这时候就会有一种很依赖人的感觉,很希望身边有个人,就算是不说话,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一个空房子里。我直到现在也没法去住单身宿舍,我依旧是合租的wg,每天多少能和人说说话,互相也会彼此照顾生活。到德国之前的雄心壮志都会被现实打破,第一关就是突破德语,DSH考试并不简单,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通过了,我不去讨论每个人寄出不一样的问题,我只是站在今天,反思过去的时间,我本应该更努力的。有时候我觉得,到了德国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当我有一个想法想去实现的时候,人在国外的阻力会很小,我会很容易开始行动,但是,同样的是,我也很容易坚持不住,很容易放弃。到了今天,我才慢慢的感觉到,我出国收获最大的不仅仅是学历,而是我在慢慢变成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
4.
到德国之后使你记忆深刻的事情。/或者到德国之后使你感觉最无助的时候。(或者说说你遇到的困难)
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有两件事。第一件是DSH考试,我2014年9月,拿到了KIT(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的Zulassung,但是我的DSH还是1,所以我搬家到了卡鲁,考上了KIT自己的语言班,就读,2015年1月考试,那一次的DSH是我最努力的一次,每天,真的是每一天,都几乎是用拼命的节奏在学习。然而最后差了一分,成绩依旧停留在1的级别。那个时候真的是沮丧的不行。考完试的时候,就是心里在打鼓,自己的感觉是可以过了,但是就是觉得心里慌的不踏实。后来成绩出来了果然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没有过。当然现在看来,以前的学习方法太笨了,耗时间并且不容易出成果。但是沉沦了一个月,想了很多好的坏的,我又接着在大学读了一期,6月份的时候考过了DSH,将近80分的成绩,我也算很满意了。这件事深刻的让我觉得了,坚持的重要性,就是在最低沉的时候,身边的同学都顺利的通过,只有自己要退回去重走一样的路的时候,也没有放弃,继续坚持,就还是会获得自己该得到的;第二件事,就是关于申请大学。2015年6月份申请大学,按理说我在KIT通过了DSH,就还是继续在卡鲁读书,没有悬念,但是就是在申请截止的当天,鬼使神差的我还是把达姆申请了,7月底我拿到了达姆的Zulassung,而KIT在八月中旬给了我一封拒信,理由是本科课程不符。我也数次和外办交涉,但是他们的答复总是一样,即使是满足申请条件,也没法全部录取,欢迎我下学期再继续申请。当时我熟悉了卡尔斯鲁厄的生活,我的房子舒适并且便宜,我的室友们都很好很好,我很喜欢他们。但是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就是我要离开卡鲁了,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一个新的城市,去一个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大学读书,我设想好的未来的样子,和现实完全不一样。我就会产生一种极其不愿意打破现有生活的惰性。但是时间总是会滴滴答答的流过,我不愿意走,它也会强行推着我前进。于是我只能被迫接受这个现实。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了在国外最重要的是,不管任何事,都要给自己一个plan B,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浪费,签证不等人,我很庆幸我当时没有只申请KIT一所大学。
5.
重点谈谈你的留德学习。(包括学校,同学,教授等)和国内相比较有什么异同,以及专业上的收获或者新的认识。
建筑学的课程设置跟国内的研究生不同,我们不分属于导师,不会跟着导师做设计,而依旧还是有不同的学科板块。就建筑学而言,我们有历史类,设计类,设备类,规划类,艺术类,等等不同的板块。我们需要修够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怎么选课,怎么学习,都是需要去计划和安排的。很多时候,我也坐在图书馆里想认认真真读一些参考书,但是毕竟德语的阅读以及理解,还不能够做到看中文一样,这一点是我即将要思考和攻克的问题,也欢迎大家跟我一起探讨交流互相学习。
我们每周会有不同的课程,不管是大设计还是小设计课,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与助教交流,而非教授本人。助教相对来说细心,从头到尾也更了解学生。但是我发现的就是,大部分的助教,会根据我做出的设计给予适当的讲评和解答。我准备的内容越多,助教评讲修改的就越多,我学习到的就越多。所以平时自己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汇报之前要理顺思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和助教以及教授交换意见,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其实,老师都喜欢勤奋的学生,到哪里都是一样,德国的老师更看重你个人的特点,他们很喜欢你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要害怕,把自己努力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才能更好的帮助你思考,完善。
6.
谈谈你在德国的业余生活(打工,假期等等)
我2015年的时候有过两个月的打工经验,当时还在卡尔斯鲁厄。当时语言过了DSH,递交完了申请,等录取通知书的时间。是我的一个学姐推荐我去的,基本上就是办公室秘书的工作,整理资料,收发邮件信件,接电话,等等的。虽然是简单的工作,我也很认真的完成了,还跟那里的同事成为了很不错的朋友。这是我到了德国之后觉得很幸运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到哪都是看脸的世界,我当时胖胖的,也不好看,但是大家都非常肯定我的努力,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本来计划也是经常还回去打工,但是后来因为学校的事情,来到了达姆,后来就没有再回去了。其实,打工的过程中,也是我们接触德国这边小社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了的人的生活状态,去体验自己是不是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偶尔在思考未来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回中国找工作还是留在德国工作,那次打工的经历,也确实给了我不少的提示。
说到旅游还真的是出去了一趟,东欧。2015年1月的时候,我利用假期时间出去旅游了一圈,那时候男朋友从国内申请了旅游签证来德国。一个月的时间。我在卡鲁的室友的帮助下,把行程定好了,酒店车票都定好了。14天的时间,从卡鲁-柏林-德累斯顿-布拉格-布达佩斯-弗洛伦萨-罗马-巴塞罗那-巴塞尔,最后又回到卡鲁。基本上全程被我俩生生玩儿成了建筑调研,极其充实的旅游,14天,两个人,全部花销1200欧左右。后来我自己也经常利用小假期或者周末的时间去一些周边的小城市。曾经我也是那么的依赖身边的人,我需要一个人陪我,但是在德国的生活,我反而更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我想去哪里就可以走,我想看的风景就在脚下。我想要到达的地方,就在眼前。我很喜欢这种说走就走的生活,我想要的触摸,都是触手可及的距离。
7.
到德国之后新的爱好(比如,健身,跑步,啤酒等等)
哈,说到爱好,就不得不提到我的性格。我从小是爸妈很宠的那类孩子,不是溺爱,是宠。我兴趣来了想要学画画,妈妈就带我去报绘画课,一画就是六七年,说厌烦就不学了。后来又说要写毛笔字,爸爸说姑娘是应该一手好字,又开始练毛笔字。后来也学过英语,对专门报英语课补习。学过跳舞,学过田径,参加过合唱团,学过乐器。什么我开心的爸妈都成全了。后来上了大学,又开始鼓捣篆刻,鼓捣油画。从小学到大的游泳终于在大学给学会了。总之就是,兴趣爱好广泛。但是大学的时候体重达到了人生巅峰,出国的时候体重一度到了196斤,对没错,196,多少男生羡慕的身高,可惜我是体重。其实以前也有人会很不屑的当面攻击我说我是胖子会肥死之类的。于是到了德国我也不止一次的掀起减肥大旗,信誓旦旦的在微信朋友圈赌咒要运动要减肥。每次都坚持几天就算了。可能是从小性格里持之以恒的那部分基因就缺失了,也没准是冬眠了,一睡就是好些年。磨磨蹭蹭的瘦了一点以后就开心的吃喝,体重一直居高不下。直到有那么一天,也就是今年,2016年,我在系鞋带的时候觉得喘不过来气了,如此肥硕的肚皮吓到了自己。真正决定开始减肥。刚开始在家跟着视频里做郑多燕减肥操,身体机能稍微恢复了以后,跟着室友去跑步,其实坚持到今天并不久,但是运动已经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了。从二月开始就每周两次的样子,跑步,加上每周一次的游泳。从三月开始,我已经是每天早上五千米的慢跑了。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吃早饭,准备出门跑步。我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生物钟,慢慢的习惯了奔跑的时候思考,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的每天的早上。刚开始的时候每次都是折磨,喘着粗气甩着肉,甚至是到了瓶颈期每天无论多么努力体重都死都不变,我也没有想过放弃。我总是坚信,我不能像以前一样,半途而废,而且其实也没有很难坚持。将近5个月的时间,我减下去了50多斤。随着肥肉的消失,原本爱浮躁的心也慢慢静下来了,这真的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体会到,坚持的力量,我从不觉得自己可以每天坚持五千米的跑步,这在以前来说,听听,都是可怕的。可是我现在实实在在的每天都做到了,让自己真的是信心满满。我买了kindle,开始阅读,曾经空虚的目标也随着阅读量慢慢达成。连续七天就能形成一个习惯,而习惯是不容易被改变的,是很庆幸自己的行动终究有了结果。从跑步开始,我的性格也慢慢变得踏实沉稳了。开始改变,就成功了一半,而且很多事情是相辅相成的。
8.
描述你的一个日常(工作日,起床时间,回家时间,上课,自学等等)
写一个周一吧,每周的周一是一周里最困难的一天。一般是早上六点半自然醒,收拾洗漱到七点,出门跑步,八点之前回来,看书收拾屋子,带上书去上十一点半的德语课(大学辅修类,很多种的语言课程可以选,第一学期就拿来巩固一下德语咯)。一点四十下课,去咖啡厅吃点面包,喝杯咖啡,防止下午犯困。然后赶去建筑校区,在图书馆看书,和Partner讨论设计课,周末都做了什么,现在都有什么,明天需要做什么(因为我们周三是大设计课,所以需要周一晚上汇总讨论,周二的时候要画图打印等等)。五六点的时候回家的路上买点吃的,回家做饭,晚饭后画图,或者看书,做作业,十一点半的时候做平板支撑,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分次完成,然后洗漱,十二点左右上床,有时候看看手机看看朋友圈,有时候读读书。本身建筑学的学生,电脑绘图和手绘要求比较高,我基本上在家学习和在图书馆学习,是一样的,有电脑我就可以学习。而且我住的地方稍微离市中心远些,交通不是很方便,晚上的时候就没有公车了,所以一般在晚上七点以前就回家了。等到夏天了,天气暖和了,也没准会在图书馆学习到晚上在回家,有一段路要走,也顺便锻炼身体咯。
9.
总结性问题,留德带给了你什么?
说句心里话,出国前我绝对是家里的乖乖女,我不愿意的事,爸妈说了我也会听。到了德国就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我觉得留德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我慢慢开始认识自己,慢慢独立,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我真正是谁,我够不够了解自己,我在独自面对问题的时候,能不能恰当的解决问题。我能不能靠自己,做成我想做的事,能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是,自己对自己说过的话,能不能做到。我相信,一个生活规律,自律,自强的我,将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
经作者小米同意发表在留德DIY社区
0人已下载 0人觉得值得
回顶部
客 服
微 博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