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stgeschichte im globalen Kontext mit dem Studienschwerpunkt Ostasien - 全球背景下的艺术史之东亚艺术史
基本信息
KURZBESCHREIBUNG
学位 | 文学硕士 |
学制 | 4学期 |
授课语言 | 德语 |
录取程序 | 非限制 |
入学时间 | 冬季学期 |
申请截止日期 | 4月15日-5月31日 |
专业介绍
INFO DES STUDIUMS
录取条件
申请该硕士课程的申请者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
- 本科毕业于艺术学或东亚学专业(中国研究、日本研究、韩国研究),且东亚艺术史的学习部分最少为30学分;
- 英语语言证书(欧标B1水平)
- 一门东亚语言的语言证书(欧标A2水平):汉语、日语或韩语
按照柏林自由大学外国留学生入校申请德语考试规则的规定,母语不是德语并在外国大学或同等机构完成本科学习的申请者必须有该硕士课程所需要的语言技能证书或同价值的知识水平证书。
更多信息请在 全球背景下的艺术史之东亚艺术史硕士课程录取章程和全球背景下的艺术史之东亚艺术史硕士课程录取章程第一次修订版(pdf-Datei)中进行了解。
学杂费
学生无需缴纳学费,但是需要承担学期杂费。
课程简介
东亚艺术史是硕士课程“全球背景下的艺术史”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它深化并扩展了艺术史(或类似专业)本科课程所学到的专业和方法知识。针对不同的研究重点,该课程有着不同的学习规划,学习规划既包括共同的学习模块,也包括各个研究方向的专业模块,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化研究。该课程的目的和特别之处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艺术史其他文化研究领域的课程来获得进入所选研究方向博士阶段学习的资格。
艺术史的研究对象是跨流派的,有历史上以及当代的艺术产品以及非人为加工的图形产品和不同区域及文化中的建筑。东亚艺术史研究的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的艺术和文化,以及东亚文化圈的艺术和文化。作为理解工具,中国的文字在东亚文化圈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东亚的所有艺术形式,从图像艺术绘画、版画、雕塑/塑像、新媒体到建筑再到书法、园林艺术和工艺品,时间跨度为新石器时代到当代。学生将会在各阶段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条件下对这些研究对象的美学结构、内容、产生条件、背景、作用、生产和使用方式进行研究。其他的研究领域还有东亚艺术史的历史、东亚艺术史的专业方法和分类以及东亚艺术在保存、展示和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该课程还会为学生传授大量的方式方法,有与艺术史紧密相关的传统方法,也有与跨学科交流相适应的方式方法。
课程优势
柏林自由大学的东亚艺术史专业设立于1999年,隶属于艺术史系,有一个格尔达汉高基金会的基金会教授职位。因此,从跨文化视角来看,它是区域艺术史的内容和结构的一部分。除了东亚艺术史的教授职位和欧美艺术史时期和区域的教授职位之外,艺术史系还有南亚艺术史的教授职位以及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的荣誉教授职位:非洲艺术史、拜占庭艺术史、伊斯兰艺术史和东方艺术史。拉美艺术已经通过研究小组的活动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非洲艺术新设立的教授职位为艺术史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教授职位是在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基金会的支持下设立的,由一个初级教授职位对其进行辅助。
全球背景下的艺术史之东亚艺术史这一专业在整个德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与南亚还有欧洲、美洲、非洲和伊斯兰世界的艺术史都保持着专业的方法上的交流。
柏林自由大学的东亚艺术史专业为学生提供了设备齐全的图书馆和全面的课程,这些课程与柏林自由大学的东亚学研究班互相联系,通过和洪堡大学以及柏林工业大学的良好合作得到了根本的补充。学生可以从柏林和地区资源中获益:除了艺术史系的图书馆之外,学生还可以使用东亚研究班以及柏林国家图书馆东亚部图书馆。除了图书馆里的大量书籍之外,幻灯资料除和数字媒体中心也为艺术史系出色的工作条件做出了贡献。该课程还有一个优势在于与亚洲艺术博物馆东亚部(柏林国家博物馆,普鲁士文化遗产)以及与位于柏林的德国考古研究所欧亚部及其北京分部的紧密合作。这两个部门为东亚艺术史的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学习以及使用不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机会。
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系还精心维护国际交流合作,它同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以及中国、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的30多所大学都有重要的交换学习项目。
艺术史研究所(KHI)的跨文化结构在整个德语区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由柏林自由大学国际网络学校的科学基础设施提供支持,这些设施在精英比赛中获得过表彰。多样化的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模块以供他们选择学习,除了这些课程之外,跨专业领域、跨学科、跨文化设立的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研究活动,比如“东亚研究精英研究生院”、研究小组“艺术的跨文化活动空间:历史背景和当前状况下的比较视角”、“柏林穆斯林文化和社会研究生院”或人特别研究领域“艺术界限符号的美学体验”等,学生们从这些项目中获益匪浅。艺术史研究所设立的大量论坛和由第三方资助的研究项目促进了课程的多元化。
课程结构
该硕士课程包括一个专业领域以及一个辅修领域。
学习规则规定了学业的构成和过程。它包括对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和合格要求的详细描述以及一个课程安排的范例。考试规则定义了模块考试和硕士考试的方式和要求。整个学业中的每一模块和每一次活动的学分以及其他需要做到的都会在这些规则中展现出来。
硕士论文应该展示,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处理研究任务,并能够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成功完成学业之后,学习该硕士课程的学生将会取得文学硕士学位(M.A.)。
课程模块
专业领域
模块:时代和文化,东亚
模块:主题领域与讨论,东亚
模块:研究对象,东亚
模块:研究实践I,东亚
模块:研究实践II,东亚
辅修领域
从以下3个跨研究方向的模块中选择2个进行学习
模块:实践和传播
模块:艺术史和跨文化研究A 或 B
模块;艺术理论和方法
补充领域模块:从柏林自由大学或其他大学的模块课程中自由选择10-20学分的模块
进行学习
职业前景
该硕士课程的毕业生能够拥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更多的职业资格技能。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为在博物馆或其他机构进行科研工作做好了准备。如果学生想在博物馆获得高层管理职务或者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那么博士学位就会成为一个先决条件,他们可以在硕士课程结束后进入博士阶段进行深造学习。
除此之外,毕业生们还可以在文化管理和文化传播领域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主要有公共关系、出版、旅游、博物馆教育、成人教育、图像归档和数字化以及经济领域(比如保险业、项目管理和广告)。
联系方式
Fachbereich Geschichts- und Kulturwissenschaften
Kunsthistorisches Institut
Ansprechpartner/-in:Univ.-Prof. Dr. Jeong-hee Lee-Kalisch und Shao-Lan
Hertel (M.A.)
Adresse: Koserstr. 20
14195 Berlin
Telefon: (030) 838-538 01 和 838-538 05
Telefax: (030) 838-538 10
E-Mail: Jeong-hee.Lee-Kalisch@fu-berlin.de
Homepage: Kunsthistorisches Institut: Master-Studien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