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München)坐落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拜仁州)的首府慕尼黑,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之一。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德国顶尖大学,也是“柴油机之父”狄塞尔、“制冷机之父”林德、“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文豪托马斯·曼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及社会名人的母校。近现代以来,慕尼黑工业大学被认为是德国最好的大学和德国大学在当今世界上的标志。在世界著名机构以及杂志的各类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常年排名德国第一。因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慕尼黑工业大学于2006年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同时也是德国TU9联盟大学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在德国教育部的大学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由于大学所在地慕尼黑不仅是德国三大城市之一,更是德国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使得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拥有很大优势。
学校评价
在德国著名新闻杂志《焦点》发布的高校排名中,在2004、2005及2007年慕尼黑工业大学均名列德国第一。在美国和英国大学发布的排名中,该校也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
洪堡基金会统计数字表明,在国际声誉方面,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全德国名列第一,是最受国际学生喜爱的德国大学。洪堡基金会是一个资助外国尖端科学家的组织,每年资助来自世界各地的1800多名科技人员来德国从事科研工作,与130个国家的两万多名前洪堡人员保持着联系。
大多数国际客座科学家都选择慕尼黑工业大学作为自己进行科研的所在地,其中外国学者最多的系是化学系。排名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之后的分别为乌尔姆大学、海德堡大学、拜罗伊特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校长赫尔曼 (Wolfgang A. Herrmann) 说,世界各国的客座科学家之所以优先选择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因为该大学的科学研究具有独特性。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校训是:“立足于拜仁,成功于世界”。赫尔曼高兴地说,这一口号也成了高水平的外国科学家奋斗的目标。
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德国最著名的《明镜》(Der Spiegel)杂志和《焦点》(FOCUS)杂志2004年,2005年,2007年的大学排名中均名列德国第一。具体排名如下:
第一:慕尼黑工业大学
第二:慕尼黑大学
第三:弗莱堡大学
第四:海德堡大学
并列第五:柏林洪堡大学和图林根大学
并列第七:斯图加特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
第九:曼海姆大学
并列第十:亚琛工业大学、波恩大学和康斯坦茨大学
2008发表的最新官方德国大学排名中 (CHE的德国大学科研排行榜),慕尼黑工业大学再次蝉联第一。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弗赖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和科隆大学。
2006年德国政府设立精英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名牌大学,这意味着学校将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更高的声誉,2006年10月13日,由德国科研联合会(DFG)和科学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组成的专家组在波恩作出决定,将慕尼黑工业大学评选为首批享受德国国家重点资助的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
历史沿革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前身由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于1868年建立,其官方名称为“慕尼黑皇家拜仁高等技术学校”(Koeniglich Bayer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München),当时是一所综合技术学校,并于1970年由工学院改名为慕尼黑工业大学。1901年学校获得颁发博士学位资格,1930年合并魏恩施蒂芬农业与酿造学院(Hochschule für Landwirtschaft und Brauerei Weihenstephan)。1937年由马克思·施密特(Max Schmitt)设计的新校建筑在宁芬堡扩建并一直保存。二战期间,学校旧址地带80%被破坏,1946年重建并成立了校办工厂。加兴(Garching)校区于1957年因慕尼黑核反应堆的开工而成立。1967年在伊萨尔河畔的临床教学中心(Klinikum rechts der Isar)成立医学院。2004年莱布尼茨中子反应堆作为二期工程在加兴建成。化学教授沃尔夫冈·A·赫尔曼(Wolfgang A. Herrmann)自1995年起担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校长,他是当今德国一位旗帜鲜明的高校改革者。他于2005年5月10日被学校管理委员会一致推选并第二次连任校长。他的倡议最初始于对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根本性结构变革,后来其他州以及奥地利的高校也纷纷效仿其新的高校规章制度。
院系设置
幕尼黑工业大学设有土木工程与测量学院、企业经济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医学院、体育学院、化学院、计算机科学院、机械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营养—土地规划与环境科学院、农业与园艺学院、生物科学院等,并在新加坡设有新加坡德国科学技术研究所。
专业设置
慕尼黑工业大学开设专业有:机械工程、医学、建筑学、金融 数学和应用科学、数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力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学、微电子科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文科学、交流 和领导管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教育学、体育学、食品科学、营养科学等。其中,热门学科是机械工程学、医学、环境科学、体育科学、经济学、营养科学、 人文科学等。
当地简介
巴伐利亚州(英语Bavaria),又称拜仁(德语Bayern),位于德国南部,东接奥地利,南邻意大利和瑞士。作为德国面积最大和最富裕的州,她向西和巴登符腾堡州组成了德国乃至欧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州府慕尼黑不仅是德国三大城市之一(都会区人口达270万),更是公认的德国最繁荣城市和欧洲经济文化名城之一。因为富庶,历史上巴伐利亚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慕尼黑的市区人们往往可以看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遥相呼应。也正因此巴伐利亚州的大学以视野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名冠全德国。慕尼黑作为南德及西欧中部经济文化中心,有众多世界著名公司在此落户,丰富的企业资源使得慕尼黑工业大学享有德国最高的科研经费,也使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取得很大优势。每年的九月底至十月初是慕尼黑最盛大的啤酒节,巴伐利亚人也借由这个窗口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热情和好客。
此外,在教学角度,根据QS Best Student Cities 2015世界排名,从所包含知名学府、生活质量、职业前景、学生社团活力及就学费用等角度考虑选拔出的50座城市中,慕尼黑在德国高居榜首,位居世界第14名。在其前列的分别是巴黎、墨尔本、伦敦、悉尼、香港、波士顿、东京、蒙特利尔、多伦多、首尔、苏黎世、温哥华和圣弗朗西斯科。在德国境内共有两座城市,排名依次为慕尼黑、柏林。
知名校友
鲁道夫·狄塞尔(Rudolf Diesel,1858–1913),德国机械工程师、发明家,中学毕业时以最高分数获得了奖学金,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1875-1880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工学硕士,1890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
卡尔·冯·林德(Carl von Linde,1842–1934),德国机械工程师、发明家、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制冷技术先驱,1872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制冷机,并创建林德集团。
迪欧道尔·甘岑穆勒(Theodor Ganzenmüller,1864–1937) ,德国机械工程师、酿造学家,1883年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后任能源与酿酒设备学教授,20世纪啤酒酿造技术奠基人,蒸汽酿酒技术发明者。
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1875–1953),德国物理学家,1894年起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流体力学之父。
鲁道夫·拜尔(Rudolf Bayer,1939-)德国计算机学家、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因发明两种数据结构而出名: 红黑树(与Edward M. McCreight合作)和UB-树(与Volker Markl合作)。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 1969),德国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1903年起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专业,鲍豪斯创始人之一。
海因里希·格贝尔(Heinrich Gottfried Gerber,1832–1912),德国著名建筑师,曾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并任教,1867年发明了桥梁建筑史上跨时代意义的静定悬臂桁架梁桥(格贝尔桁架)。
威利·麦瑟施密特(Willy Messerschmitt,1898–1978),德国飞机设计师、飞行器设计先驱。1918-1923年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工学,1930年起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M109、M209、M262等战斗机的设计者。
路德维希·纳茨斯(Ludwig Narziss,1925–),德国啤酒酿造学家、酿造工程权威著作的作者,是这个专业国际著名的导师。曾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食品与酿造专业。毕业后多年从事专业研究并担任企业顾问。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1958-1964年成为德国著名啤酒品牌Loewenbrau首席酿造师。
海尔姆特·简(Helmut Jahn,1940–), 美籍德裔建筑学家,1965年毕业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1966年前往芝加哥。法兰克福博览中心、索尼中心、波恩邮政大厦等著名建筑的设计者。